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吳軍林 解強民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吳軍林 解強民 貴州黔東南報道
1891年,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運動時,也許無從預料,在中國貴州的大山深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鄉臺盤村,籃球運動會融入民俗節日六月六吃新節,并成為節日重頭戲。
八九天時間里,百余支村民籃球隊輪番上陣,逐個淘汰,決出冠軍。
露天球場上,觀眾是周邊十里八鄉的村民。他們坐在“看臺”上,從白天看到黑夜乃至凌晨三四點鐘,當地人充滿娛樂精神地把這稱為“天亮文化”。
所謂“看臺”,其實就是水泥臺階,排排坐、人擠人,加上站著的觀眾,臺盤村球場能容納上萬人。這些觀眾的構成,只能用男女老幼四個字來形容。滿頭白發的老人、穿著民族服飾的婦女、還有滿場亂竄的小朋友,一同感受運動的快樂。他們都是“懂球帝”,會隨著球員的拉桿上籃、迎面三分而全場高呼,也會因為有人空位投不進而發出噓聲。
這就是火爆全網的“村BA”——這是網友仿照NBA、CBA為這個“聯賽”所起的名字。
“村BA”的火爆肉眼可見
今年7月12日至20日,臺江縣臺盤村舉辦的吃新節籃球賽,以熱烈的觀眾氛圍、激烈的對抗,火遍全網。
7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平臺發文并配上比賽視頻,點贊貴州鄉村籃球賽活力十足、氣氛熱烈。其后,中國籃球協會也發文力挺以臺盤村為代表的鄉村籃球賽:“讓我們看到了村級球隊不輸國際范兒的運動精神,展現出我國全民運動理念日趨深入人心,這種沉浸式體育盛宴帶來的快樂能量感染著每一個人!
“村BA”的火爆是肉眼可見的。7月30日-8月2日,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貴州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州半決賽,將比賽場地由三棵樹鎮谷銀籃球場改為臺盤村籃球場。8月1日下午,在比賽現場,觀眾小楊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他在短視頻平臺看到“村BA”的視頻,馬上決定到現場感受比賽氣氛,看是不是真像網上那樣精彩。他7月31日從湖南芷江來到了臺盤村,芷江距此200多公里。
“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激動!氣氛非常好!”面對鏡頭,小楊掩飾不住興奮。
8月1日晚,臺盤村比賽現場
桑藍穎、侯星蓉兩個小姐妹是黔東南州黎平縣人,在凱里市上班,她們此前沒看過“村BA”比賽。同樣是在社交平臺看到視頻后,在8月1日下班后,開車來到現場感受“村BA”。
“根本想象不到會有那么多人來看比賽!鄙K{穎大笑。兩人當晚看到近10點,才返回凱里。
8月2日舉辦的半決賽和決賽,兩人擔心下班后過去搶不到位置,選擇在家里看直播。到了晚上,桑藍穎又后悔沒去現場,“現場的感覺不一樣!
比賽現場
兩人的擔心不無道理。近期,網友普遍在社交平臺反映,看比賽時不敢離開去吃東西或上廁所,一旦離開,位置就沒了!
8月2日的第一場半決賽雖然下午5點開打,但中午就有村民搬出小馬扎在“看臺”上占座。12點左右,臺盤鄉交江村78歲的李儒元已經到了現場占座,他和一個老伙計步行前來,走了一個多小時,路程差不多7公里。
8月2日,李儒元(右)早早來占座
“我年輕時候也打球,十七八歲在學校的時候就打,打到三十多歲才不打了。雖然打得不好,但一直愛看!崩钊逶嬖V記者,二十多年來,臺盤村每年吃新節辦籃球賽,他都來看。
“吃飯的時候,我倆就一個人在這兒看著座,一個人到旁邊買飯,兩個人一起來的好處就在這里!8月2日這天,李儒元要看完兩場半決賽加上決賽,也就是凌晨12點比賽結束后再回家。
8月2日下午2點,87歲的牙克強已經從凱里趕到現場占座
8月1日、2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球場周圍支起了密密麻麻的餐飲攤位,這些攤販還用小背簍裝好飯,到看臺上售賣。
臺盤村籃球場外的攤位
也有從家里帶飯來的。張寬蘭、張洋花兩人來自黔東南州劍河縣,8月1日,她們在家備好了飯帶來,一邊看比賽一邊就把吃飯解決了。
她倆一個四十多歲、一個五十多歲,一行十幾人包了兩輛車來到現場。兩人告訴記者,來臺盤村看籃球賽的歷史都有二十多年了。張寬蘭以前也打籃球。她們沒有明確的主客隊意識,張洋花說,“哪里得冠軍都好!
前排中間為張洋花,左為張寬蘭
“太陽落山,父老鄉親就像趕場一樣跑來打球”
臺盤村是個山村,在球場上舉目四望,隨時能看到山。用臺盤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德的話形容,“有句話說開門見山,我們沒開門,往窗外一望就能見山!
大山中孕育了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籃球賽,或許正是這種反差感出乎意料,又讓人感動于體育運動的美好,才有了“村BA”如今的走紅。
大山里的籃球賽
籃球運動在當地,意味著日常生活。張德駐村只有三個多月,在這個一千一百多人的村子里,他很快發現,只要太陽落山,父老鄉親就像趕場一樣跑來打球,一些年輕媽媽也跟中學生組隊。村里的4個籃球架,總有人打球。受此影響,張德也開始加入,鍛煉身體。
“村民干完農活回來,先打一場球再去洗澡,是很普遍的!迸_盤鄉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副鄉長張任泉告訴記者,以前在沒有硬化的泥巴地,下著雨,村民照樣打,當地人說這是打水球。
比賽現場觀眾
籃球什么時候進入這個小山村,已很難考證。臺盤村前任黨支部書記李正彪告訴記者,據其了解,在1940年,臺盤村村民就用布裹成的球,來回傳打。
此后,籃球比賽融入當地的六月六吃新節,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吃新節是臺盤鄉苗族群眾的傳統節日,吃新節當天,家家戶戶到自家稻田里拔上鮮嫩的稻穗,一部分掛在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連年好收成;另一部分稻穗芽摻在飯里,讓家人和前來過節的客人吃新糧,也就是“吃新”。吃新節活動豐富多彩,包括苗歌對唱、打籃球、斗牛等。
35歲的臺盤村村民楊雄平時在廣東打工,但吃新節都會回到家鄉。身高一米七的他,十五六歲開始就打籃球賽,一直打到三十歲,F在回村主要做維持秩序的工作!斑@是村里的項目,集體榮譽,不回來不行!睏钚鄄挥X得吃新節回村耽誤工作。
楊雄說,從他記事起,當地就有籃球賽。小時候交通不便,他們也常走到別的村里看比賽,走一個多小時是很平常的事。在他看來,村民們熱衷于打籃球,跟彼時娛樂項目少也有關系。
楊雄告訴記者,臺盤村現在能容納萬余觀眾的新球場在2016年建成使用,在此之前,村里的老球場很簡陋,水泥地,只能容納上千觀眾。
臺盤村的老球場
在村民呂韋韋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臺盤村的老球場。說是球場,其實只是兩棟房子間的一片空地,抹上水泥、地上劃了標線。如今棄置在地上的木板,就是以前的籃板。呂韋韋告訴記者,籃板是村里的木匠做的。
老球場原來的籃板
“那時候從外村來走親戚的,吃吃喝喝之后,也要來玩一下!眳雾f韋說,大家打球就是為了快樂,其實獎金很少,周邊商戶會給些贊助;裁判也往往由打球的村民兼任。
楊雄告訴記者,早年比賽拿了冠軍也只是發一件背心,近幾年生活水平提高,獎金才逐步升高。
“自己村舉辦的賽事,你不能把冠軍旗子留在本村,讓別人把旗子搶走才好,不然沒人來參賽了!睏钚壅f,吃新節時,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能組隊參賽,來者不拒,按照少年組、青年組、中年組、女子組等組別,近幾年每年都有一百多支球隊參賽。球隊太多、賽程緊密,比賽往往要從早上9點持續到次日凌晨三四點,去年曾從早上9點打到第二天早上7點,現場的觀眾就那么一直看下去。
中國“村BA”圣地成了臺盤村的新標識
此次來到臺盤村吹罰貴州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州半決賽的裁判楊俊,見證了“村BA”的發展。熱愛打球的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考籃球裁判證,現為一級裁判員。他現任黔東南州檢察院專職機關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此前在臺江縣任政法委書記,沒少在當地吹罰比賽。
楊俊說,黔東南州的節日比較多,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以前過節是喝酒唱歌跳舞,籃球普及后,成了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球運動在黔東南州普及面很廣,幾乎每個村寨都有籃球場,當地大個子不多,從而形成內線進攻少、快攻多的風格。
楊俊認為,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籃球賽承載了當地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
比賽現場
“村BA”的走紅,給臺盤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臺盤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壽雙舉例說:“舉辦籃球活動,村民在家門口賣些礦泉水,都能增加些收入!
臺盤村一賓館的老板娘告訴記者,她家賓館有26間房,平常每天只有幾間房住客人,7月29日比賽開打前,直至8月2日,房間爆滿,“不夠開的!
8月2日比賽開始前,在球場上打球的學生
臺盤村很會融入互聯網,在接到“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州半決賽比賽場地改為臺盤村籃球場的通知后,緊急在球場的一面墻上印了幾個大大的紅字:中國“村BA”圣地。這是根據網友評論選定的標語。
現場投籃游戲,獎品有豬蹄、榕江西瓜等
臺盤鄉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副鄉長張任泉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采訪時說,沒想到臺盤村在吃新節組織的民間籃球賽會如此之火,受到眾多媒體和網民的關注,從而引發更多觀眾慕名而來。以前村里舉辦籃球賽主要為了鍛煉身體,現在更重要的是傳播籃球文化,促進民族團結。
8月2日晚,獲得冠軍的球隊獎品是黃平黃牛一頭,亞軍獎品是榕江塔石香羊兩只,季軍獎品是從江小香豬兩頭。圖源:臺江縣委宣傳部
張任泉說,臺盤鄉黨委政府將打好“村BA”野球圣地這張牌,使臺盤村向旅游名村邁進,通過網紅球場“賽”出臺盤村的致富路,積極探索建設鄉村體育旅游綜合體,培育鄉村文化、體育休閑、賽事旅游、原生態體驗聚集區等,加強體育文化與旅游之間的融合發展,切實增加群眾收入。
張任泉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采訪
對于當地的籃球運動發展,張任泉表示,其實臺江縣的籃球氛圍一直很好,各個鄉鎮都成立了籃球協會,培養年輕一代“球員”。臺盤鄉黨委政府將引導社會力量,大力發展青少年籃球訓練體驗營,促進全民參與,充分發揮籃球運動團結民心、凝聚力量、激勵精神的作用,助推形成政府重視、群眾參與、企業贊助、社會組織承辦賽事的多元化發展模式,激發體育消費活力。
責編:孫翔
審核:丁厚勤
責編:丁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