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董昊騫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濟南報道
近日,“清華女博士報考協警”的新聞刷屏。雖然事后的調查證實這是一個假新聞,這名自稱“清華女博士”的張某實為二本院校本科畢業,只是經常臆想自己在清華讀博士,并在多地民營企業求職時謊稱學歷。但此事件之所以引發關注,是高學歷人才與基層公職人員之間的巨大反差。
事實上,近年來,高學歷人才應聘基層公職崗位的就業選擇不在少數。不久前,北大女博士成功上崗北京朝陽區城市管理執法崗的新聞就曾引發網友關注。此外,近期多個小縣城公示的引進人才錄取名單顯示,清華、北大等名校碩博生扎堆。那么,近年來名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如何?名校畢業生為何越來越“鐘愛”進入“體制內”?
北大博士當城管、清北畢業生應聘街道辦
一直以來,清華、北大及其他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都是大眾關注的熱點。
今年4月份,北京市朝陽區公布的2022年公務員擬錄取名單顯示,酒仙橋街道的“城市管理執法崗”,擬錄取一名北京大學的博士。根據可查的信息顯示,這個崗位負責城管職責內的行政執法工作,學歷要求只是本科及以上。
據媒體的調查發現,這位女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應該是一名理工學霸,理論上應該在科研方面會有所成就。
然而,當她報考成為一名城管后,“北大博士當城管”的消息便沖上了熱搜,不少網友感慨“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其實,在今年朝陽區的錄取名單中,還能看到很多其他名校碩博士的身影,如中央財經大學的一名女碩士上崗北京市朝陽區財政局的財務管理崗、外交學院的一名男碩士上崗北京市朝陽區朝外街道的城管隊員。其中,甚至不乏國外大學的高學歷人才,如曼徹斯特大學的一名女碩士上崗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地區的城管檢查、倫敦大學的一名女碩士報考北京市朝陽區東風地區的綜合執法崗。
今年4月份,北京朝陽區街道城管崗位擬錄取北大博士引熱議
其實,名校高學歷畢業生入職基層 “體制內”崗位,并非個例。
今年5月份,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的《2022年遂昌縣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引進優秀畢業生入圍體檢人員公告》公示名單也曾引發一陣熱議。名單顯示,24個工作崗位的入圍人員很多都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碩博士的比例更是高達95.8%。
類似的還有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發布的《阜寧縣2022年面向全國部分高校和境外世界名校引進優秀畢業生擬聘用人員公示(第一批)》,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一流高校的一百余名畢業生出現在了這份名單上。
杭州余杭區的一份2018年錄取名單引發熱議(部分截圖)。
說起來,名校畢業生熱衷編制內工作也并非是最近一兩年的事。
2020年8月,杭州余杭區一張招聘公示的截圖在網上刷屏。在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里,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其中8個崗位在街道辦事處。圖片顯示: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件工程碩士、臨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中國哲學碩士、東湖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中泰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五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生物學博士。
輿論持續發酵,此后,余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大家朋友圈里看到的這張公示截圖,是我們2018年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招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他們看中的是杭州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還有我們招聘時的誠意!
該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并非大材小用,是余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工作專業性強,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經濟社會的服務管理上做好專業支撐。像今年5月份,余杭區面向全國‘雙一流’高校和世界百強名校的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共推出13類緊缺專業的60個崗位,從而提升干部隊伍結構!
2018年杭州余杭區的一份錄取名單引發熱議,其中8人上崗街道辦事處(部分截圖)。
去年清華大學畢業生近7成進了“體制內”
查看近幾年的就業情況,會發現我國各名校畢業生越來越青睞進入“體制內”,而且對于崗位的要求也逐年降低。
曾經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進入公務員隊伍一般只看得上中央部委、各省的省直機關、發達城市的市直單位等。
但是最近兩年,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進入公務員系統的人數驟增,而且進入的單位也從原來大家眼里的好單位,轉向為普遍較好甚至普通一般的單位。
清華大學《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畢業生去向分布情況表。
在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發布的最新畢業生去向報告《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清華大學的《報告》顯示,2021年清華大學碩博畢業生共有7441人,其中,本科3157人、碩士2437人、博士1847人。報告稱,截至2021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2021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8.4%。國內深造比例28.5%,出國(境)深造比例為6.9%,簽三方就業比例為49.3%,靈活就業比例為13.6%。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分別為98.2%,98.9%和98.1%。
從就業情況來看,2021年有62.9%的學生選擇就業,比2020年提升了8%。
清華大學《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簽三方就業畢業生的單位性質分布表。
這些學生簽約企業單位的人數比例為53.5%,其中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占26.8%和23.8%;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占比為30.3%;黨政機關占比為15.8%。
也就是說,選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這3類“體制內”工作的學生,占比達69.9%。
清華大學《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簽三方就業畢業生比例>1%的單位行業分布表。
從單位所屬行業來看,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主要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
北京大學《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北大本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表。
2021年北京大學《報告》雖未公布“簽三方就業畢業生的單位性質分布”的具體人數,但列出了就業單位行業分布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清華大學畢業生,還是北京大學畢業生,“教育類”行業都很受追捧。
清華大學畢業生中,選擇“教育”行業的占比達21.5%,屬于第2熱門行業。
北京大學《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就業單位行業分布。
北京大學本科生中選擇“教育”行業的占比25.56%,是所有行業的第2位;碩士畢業生中,選擇“教育”行業的占比9.68%,位列第4;博士生中選擇“教育”行業的畢業生占比達47.56%,位列榜首。
深圳中學2021年部分新入職教師名單。
名校畢業生近年來熱衷教育行業
“教育”行業受到名校畢業生追捧,恐怕與近年來各地開出的高薪招聘教師政策不無關系。
近年來,深圳、廣州、杭州等多地以年薪三五十萬元的高薪招聘教師,吸引了不少名校人才。
比如深圳中學發布的2021年新入職教師名單顯示,有多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985名校,以及牛津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海外名校的博士報考此次教師招聘,并進入最終錄取名單。
事實上,不僅是深圳中學這樣的國內知名中學,一些如深圳龍華、羅湖等地區的普通中小學教師招聘,都吸引了很多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名校的研究生報考。龍華區的2020年中小學教師招聘中,開出年薪30萬等優渥條件。吸引了3.5萬人報考,最終僅有491人入圍體檢,難度比肩國考。官方數據披露,深圳龍華區入圍的491名畢業生中,來自A類雙一流院校、部屬師范院校、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的,占比近9成;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86.2%,其中有23人是博士文憑。北京師范大學(54人),北京大學(48人),清華大學(28人)位列錄取人數前三甲。
而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外,2021年11月,內陸城市鄂爾多斯發布了一則“年薪60萬招聘教師”的新聞,一度沖上熱搜。招聘公告稱,清華、北大畢業生,實行年薪制,簽訂3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50萬元(稅前);一次性簽訂6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60萬元(稅前)。此外,針對通過考核的名優教師,政府還會根據不同的學歷文憑,提供80-120平方米不等的住房,或者25-30萬元的安家費。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職位都屬于國家編制,也就是說,都是“鐵飯碗”。
可見,高薪是不少名校畢業生選擇“體制內”工作的原因之一。
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顯示,應屆生需求最多的15個行業。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
名校畢業生為何越來越熱衷于“體制內”工作?這恐怕與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形勢不無關系。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稱,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為多年來新高。其中,來自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比2021屆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也是首次突破千萬。
就在高校畢業生人數攀上頂峰之際,需求側的一些傳統就業“蓄水池”卻出現收縮。
首先便是房地產、教培、互聯網等行業需求收縮。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顯示,房地產和教培行業招聘量均跌出前十,秋招量分別相當于2020年的57%和61%。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也分析,進入2021年第四季度,教育/培訓行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10月至12月逐月下降。
而且,今年以來,曾經風光無限的多家互聯網大廠都傳出裁員的消息。
因而,更加穩定的“體制內”工作自然就吸引了大量名校畢業生。
責編:楊凱
審核:辛然
責編:辛然